钢铁行业排放现状与减排进展的最新资讯
中国钢铁行业排放现状与减排进展(2021-2023)
一、行业排放现状
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(CISA)数据,2021-2023年钢铁行业排放呈现以下特征:
指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(预估)
碳排放总量(亿吨) 14.2 13.8 13.5
吨钢碳排放强度 1.85吨CO₂/吨钢 1.78吨CO₂/吨钢 1.72吨CO₂/吨钢
颗粒物排放量(万吨) 102 95 88
二氧化硫排放量(万吨) 120 110 100
数据来源:
中国生态环境部《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《2023年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报告》
二、减排政策与措施
1. 政策目标
《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》(2022年):明确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≤540千克标准煤,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。
超低排放改造:截至2023年6月,全国237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(生态环境部数据)。
2. 技术应用
技术类型 应用进展(2023) 减排效果(示例)
氢基直接还原铁 河钢集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项目投产 减少碳排放约40%
电炉短流程炼钢 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1.5%(2023) 吨钢碳排放降低30%-50%
碳捕集与封存(CCUS) 首钢京唐建成10万吨/年CCUS示范项目 捕集率≥90%
数据来源:
工信部《2023年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名单》
国际能源署(IEA)《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》
展开全文
三、挑战与风险提示
数据局限性
部分中小型企业排放数据未完全纳入统计,可能存在漏报风险。
氢能炼钢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成本较高(当前氢气成本约为焦炭的2-3倍)。
政策执行差异
中西部地区因能源结构限制(如依赖煤炭),减排进度可能滞后于东部地区。
国际标准差异
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对出口钢材的隐含碳排放要求可能增加贸易壁垒。
四、未来展望
技术路径:2025年前以超低排放改造为主,2030年后逐步推广氢冶金、CCUS等深度脱碳技术。
国际合作:中国与欧盟、东盟等区域的低碳技术合作项目已启动(如中欧钢铁协会联合研究计划)。
风险提示:
以上数据基于公开政策及企业披露信息,实际减排效果可能受技术迭代、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。
部分预测性内容(如2023年预估排放量)需以官方最终统计为准。
如需更详细区域或企业级数据,建议参考生态环境部季度报告或企业ESG披露文件。
朗观视觉科技成立于2012年,专业做视频图像识别与环境监测解决方案。自主研发的软件和硬件。
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软件系统及基于图像传感器、ARM架构的智 能硬件平台的研究和开发。涉及工业自动化视觉检测系统,交通电子抓拍相关系统以及针 对客户需求定制开发图像识别系统。多项产品及系统应用于环保、工业、交通和研究院等 领域。并与众多知名上市企业、高校、多家部委直属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评论